读懂历史必然,感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美;
读懂实践真理,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之美;
读懂实践力量,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之美;
跟随主播读懂马克思,做新时代交建人。
马克思主义系列谈第二讲——求学篇(上):大学也疯狂
大家好,我是志杰。欢迎收听马克思主义系列谈第二讲。
在波恩大学
1835年10月,马克思从家乡特里尔出发,到达波恩,开始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学,希望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律师。
作为大学新生的马克思,也像我们当年一样,兴趣广泛,各种知识都想涉猎,有种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”的豪情壮志。在第一个学期就选修了9门课程,除专业课程外,还听文学和希腊罗马神话,现代艺术史等讲座。但对大多数课程的教授感到不满意,便减少听课次数,制定自学计划。
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,实际上没有好好学习,而是大手大脚花钱,吃喝玩乐。加入了同乡会,经常聚餐喝酒,以至因为喝酒的吵闹声扰乱了夜间的安静而被学校关禁闭,并与年轻的普鲁士贵族发生争执,进行公开决斗,自己也受了伤。
我们读马克思的书信,看到马克思的父亲,老马抱怨儿子“漫不经心到了这种地步”,没有和家里保持联系,及时把学习、生活情况告诉家人。当然,家里寄给马克思的生活费远远不够他花,也许这是马克思一生的特点,花钱一直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。在波恩大学一年就花掉了700塔勒,700塔勒是什么概念,富家公子花费500塔勒,马克思后来在《德法年鉴》当主编,一年的薪水也就500塔勒。有关资料称,如果按照购买力平均来算,相当于现在的14万人民币。
更让老马头疼的是,马克思加入的同乡会,处处惹是生非,在信中老马说,“难道决斗与哲学密切相关吗?……我相信一个有理智的人,是能够很容易地、体面地对这一套不予理睬的,让人尊重自己”。在抱怨和生气之后,老马依然不厌其烦地谈论马克思的诗歌创作,循循善诱的教导他,母亲的信件也无不表露出对儿子无限的关爱。“不要抽烟、不要迟睡,要早起,感冒也要提防”……希望你把一切情况写信告诉我。你的可爱的缪斯总不会因你母亲的这一番平庸之谈而感到委屈吧”。
在波恩大学一学年结束后,老马看到儿子不安分,不努力学习,知道长此下去不是办法,就安排马克思转学到柏林大学。
求学柏林
柏林是一座大城市,在当时已经有30多万居民。国王的宫廷和普鲁士军人决定了柏林的面貌和生活。与波恩相比,柏林也是一个能够深入学习的地方。哲学家路德维希·费尔巴哈对柏林大学曾作如下评语:“在任何其他大学里都不像这里这样普遍用功……和这里的环境比起来,其他大学就是不折不扣的酒馆。”
恩格斯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柏林,生动地写道:“有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,有口头上勇敢,但行动上怯懦的奴颜婢膝的小市民,有还极不发展的工人,有大批的官僚以及贵族的和宫廷的奴仆,我们知道它仅仅作为一个‘王都’所具有的一切特点”。
从法学到哲学
1836 年10 月,马克思转到当时普鲁士声望最高、氛围最好,被誉为“现代大学之母”的柏林大学学习。转学之后,马克思的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改变了不少,开始攻读法学,选修了刑法、罗马法史和人类学三门课程。他写给父亲的信中说:“到了柏林以后,我断绝了从前的一切交往,有时去看人也是勉强的,只想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”。他以自学的方式,集中精力深入阅读,这个问题青年,来了一个华丽转身,变成了超级学霸,也从热血的社会愤青变成了靠谱的学术宅男。
感谢您的收听,我们下次再会。